图为“我们色日记originalversion 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组长、辽宁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郭大顺,是那次试掘工作的领队。看着逐渐露出的遗迹,他当即感觉东山嘴遗址不仅特殊,而且很不一般。“因为它南边是一个圆形的(建筑址),北边是方的,然后东西对称,有个中轴线,这很重要。”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彼时对红山文化的认识还只限于其是与仰韶文化同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但眼前的建筑布局不仅同仰韶文化的向心式完全不同,甚至与后世的建筑布局具有诸多相似特征:“这等于跨了好几步。”摄
中新网佛山8月6日电 (记者 程景伟)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健康局6日通报称,2025年8月5日,该市新增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74例,其中禅城区33例、南海区16例、顺德区122例、高明区1例、三水区2例。
连日来,佛山市每日新增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数量持续下降。据通报,8月4日,佛山市新增报告病例194例;8月3日,新增报告病例216例;8月2日,新增报告病例258例;8月1日,新增报告病例333例。
佛山此次基孔肯雅热疫情已持续近一个月。据了解,2025年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据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该病主要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
7月31日至8月6日,佛山市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成蚊消杀重点攻坚行动。在开展外环境消杀的同时,当地动员民众同步开展自家室内、庭院和天台等处的成蚊灭杀工作。(完) 【编辑:李润泽】